疫情加速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,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成熟,地产数字化已经从要不要做变成了怎么去做好的问题。
产业互联网会让供应链可追溯变得更加便捷,为各环节的品质保障打下基础。同时对过程精细化管理,将会有效降低建造成本,确保预期利润。
存量时代,地产效能的提升将会是全方位的数字变革,也为企业突破原有瓶颈提供了新的方向。企业内部的平台互通,信息共享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,高效的运作也为大象的奔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
中国房地产的数字化进程现在才刚刚起步,未来还有较长的路要走,顺势而为才能在新的行业周期里面保持足够的竞争力,房地产从拿地、建造、营销、物管每个环节都蕴藏这巨大的机会。也许数字化的渗透力不会像台风那样猛烈,但它一定会像水一样浸润万物,让世界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。
房地产数字化的两大模式
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增量高速增长的时代,进入存量化的「下半场」。存量化趋势带来的产业价值链重塑,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等主体面临新的市场环境。尤其是,房地产终端用户需求的持续变化和新技术渗透带来的变革,更是冲击着传统的业务模式。
数字化转型成大势所趋,房企在践行数字化的过程中,为了增强数字化业务能力,通常会采取自主数字化和外部合作的方式,发展数字化业务:
1. 两大主流模式加码科技领域
(1)自主数字化模式
自主数字化模式是指,房企数字化团队及业务由内部孵化的模式。这种模式从集团内部数字化团队研究成果赋能传统地产业务开始;当企业将数字化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,数字化投入和重视度大幅增加,往往会成立科技公司,作为集团下属子公司;科技子公司在不断增强自身地产数字化业务领域的同时,也尝试开拓外部市场。
(2)外部合作模式
外部合作模式是指,房企本身缺少数字化团队,通过外部外部合作的方式控股科技企业,或可增强自身的数字化基因。克而瑞研究发现,目前 TOP50 房企投资的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智慧应用、新基建等领域。这一做法既有从业务角度考虑、也有从纯投资角度考虑。
来自深圳的兰房链,基于区块链,创造性的提出了区块链+房地产开发全流程解决方案,目前涉及城市更新、建筑工程、供应链金融等,成为了业内诸多房企外部合作的选择之一。
2. 两大模式各有千秋
(1)自主数字化数字化团队,并成立科技公司尝试对外拓展业务
克而瑞研究发现,TOP50 房企中有 80% 的企业已经孵化了自有科技子公司。
优势在于,自身孵化的科技子公司,产品自定义的程度较高,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容易根据自身业务特色,做出差异化的产品;另外,自主数字化数字化团队,以集团资源为背书,拥有很好的孵化环境;且资金支持较为充沛。
弊端在于,数字化团队完全从内部孵化,这一做法的投入成本较高,孵化周期也会比较长。除此之外,回本周期难以测算,且走向外部市场时,很难与竞争激烈的外部对手抗衡。
(2)对外外部合作科技企业,加持自身数字化基因
克而瑞研究发现,TOP50 房企中约 40% 的企业有过对地产科技类企业的投资行为,正尝试通过资本的力量增强自身的数字化基因。
这一做法的优势在于,通过资本的力量直接导入成熟产品,见效快。而且,有机会「借壳」走向市场,一定程度上规避房企的烙印。
弊端在于,直接投资,需要砸出去的钱较多,成本较高,风险较大;房企和地产科技类企业的组织架构并非一体,管理难度大于自有团队,需进一步磨合。
房地产数字化存在的问题
1、房企缺乏足够的战略定力来推动数字化
过去地产企业保持了高增长高利润的发展模式,即使行业发展速度放缓,部分地产企业依然维持着赚快钱的逻辑,因此,地产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与决心推动地产的数字化转型。
根据仲量联行,2020年仍有约45%的中国地产企业的科技投入在10%以下。此外,地产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,是为了降本提效,提升业绩水平。但是,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行动,需要长期投入,有些地产企业在大投入后,短期内业绩提升并不明显,后续缺乏耐心持续的投入。
2、生态圈建设尚需加强
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,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生态圈,但现阶段生态圈的问题在于:多建立在以头部房企自身发展为核心的强强结合,多个企业生态圈存在矛盾冲突;参与企业数量不足,无法顾及到中小型房企利益;各企业数字化水平、进度不一,行业数字化良性发展格局还有待形成。
3、数字化转型路径无成熟的参考对象
目前除了房地产经纪业务、物业管理的数字化具备创新且盈利的商业模式外,大多数房企所涉及的数字化仅基于业务流程的再造与优化,即通过信息化手段,把优化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、自动化,提供业务决策支持。
然而真正的数字化是指借助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,汇集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,赋能新商业模式,促进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、协同制造、产业互联。赋能过程的实现一方面基于房企对数字化技术、行业发展趋势、公司经营战略的深刻理解与把握,另一方面也需一定的实践、时间的积累。
而这些都没有现成的对象可供参考。
4、资金投入将是巨大的挑战
目前房企在数字化技术上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,与科技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,数字化平台的自我搭建投资大、历时久,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、技术支撑和风险承受力。
根据碧桂园管理层表态,未来五年,碧桂园将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,巨大的研发成本投入下,研发成果短期内无法变现;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四大业务板块的中的“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”业务,报告期内分部利润为-7.59亿元,上年同期为-0.09亿元。
对于任何致力推动数字化的房企而言,资金投入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非常考验企业的现金流能力和持续投入的决心。
5、人才与业务、技术不匹配风险
房地产数字化下会导致传统业务人员闲置,IT技术人员匮乏,企业一时难以实现人员切换,传统业务也面临中止,如不能选准方向、踩好节奏,势必会导致资源浪费,数字化进程受阻。
6、技术问题将会是最核心问题之一
房地产数字化进程建立在5G技术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物联网发展基础之上,然而这些技术目前还处于布局发展阶段。数字化转型中的许多基础设施还有待建设,如网络安全问题还有待解决、数据流量处理面临压力、“数据孤岛”尚未打通、云化过程中数据迁移带宽问题亟待解决等。
此外,地产行业以项目制为主,如何统一不同项目的指标信息,如何标准化项目的业务环节,如何建立标准、准确、精简的数据系统,使数据治理能够覆盖到项目、产品、客户,并形成有效的共享、联动与反馈,是地产数字化的开头难。此外,由于地产中存在大量信息终端,以及用户对空间的需求日趋多元化,软硬件协同的技术难度加强。以地产开发环节为例,建筑中各系统间配合复杂,且牵一发而动全身,当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出现变化时,硬件可能因位于底层建设或影响其它系统而难以跟进,或因操作专业性过强而难以实现。
当下,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从快速扩张阶段迈入有质量的发展阶段,从开发时代进入后开发时代。
房企本身的业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,正在逐步从单一的住宅产品开发商转型成为生活服务运营商,企业的核心业务模式也面临重大变化。高速狂奔的跑圈占地时代已经过去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企业要掌握信息化和数字化,才能支撑管理的精细化。
可以说,没有房地产的数字化,就没有房地产的明天。
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虽然严峻,但可能正是数字化的倒逼,企业因此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,长远来看,这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,是一次可以自己把握命运的机会。